紀念「達悟之父」紀守常神父 蘭嶼傳愛 70 週年徵文/繪畫比賽【緣起】
日治時期,日本人先後在紅頭和東清部落設置番童教育所,教導達悟族孩童 日文及生活技能。1946 年,國民政府將此二所番童教育所改制為國民學校,並分 別增設椰油、朗島兩分校;1963 年椰油分校獨立建校,朗島分校遲至 1967 年才 獨立建校,直到 1968 年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才改制為國民小學,以迄於今。 |
蘭嶼 1952 年即被國民政府實施軍事管制,島上所有統治階層都是外族人, 達悟族人始終被當次等公民看待。有感於此,紀守常神父認為要翻轉達悟族人的 命運,唯有教育一途,只是當時島上只有國民學校,族人的教育程度都只有國校 畢業,要自己人管理這個島嶼的願景,遙遙無期。 |
因此,紀神父毅然決然扛此重任,克服萬難地將各校前三名的畢業生和傳教 員的孩子送到台灣去讀書,補習、安排學校就讀、生活照顧、食宿費用等等全由 紀神父承擔,從黃那加開始,到周朝結、黃阿忠、謝朱明、曾馬如、林杉樹、蕭 月娥、周碧玉、楊玉葉、施素蘭、李梅花、黃英蘭、周仁(其他小留學生繼續補充) 等等,都是紀守常神父送到台灣培育的小留學生,造就了蘭嶼第一代的知識份子。 |
紀神父開啟了蘭嶼的教育大門,才有了後續賀石神父的接棒,以及培質院的 延續,如鍾銼波、董瑪女、董昌平、夏曼.藍波安、席瑪拉歐斯等菁英,都曾接受 過白冷會的人才培育,造就了蘭嶼最優質的一代。而雷化民神父創辦的東區職訓 中心,則造就了許多後起之秀的達悟族技職人才。 |
除此之外,紀神父積極關注達悟婦女的技職訓練,送婦女到臺東接受縫紉班 的訓練,像是謝清美、施夢、(名單整理加入)等等,都是。 |
可惜的是,紀守常神父的夢想並未實現,現今蘭嶼在醫療、教育、社工…… 以及攸關蘭嶼未來社會發展所需的專業領域,如法律、公衛、環保、核能、景觀 等領域,人才仍是闕如。紀守常基金會秉持紀神父未完成的夢想,為蘭嶼未來人 才培育,默默承擔與守護。 |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培育的工作是百年大業,紀守常神父跑出了 第一棒,隔了四十年後,紀守常基金會接下這一棒,繼續向前跑。為了凝聚共識, 喚起社會大眾及蘭嶼島上族人對專業人才培育的重視,特舉辦此紀念徵文與繪畫 比賽,在紀念紀守常神父蘭嶼福傳 70 年的今天,再次將目光聚焦在紀守常神父 當年最關注的人才培育志業上,相信只要集眾人之氣之力,蘭嶼的人才培育,終 能露出一線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