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守常神父紀錄片拍攝計畫

Video Recalling Fr Giger

video-01.jpg

紀守常神父紀錄片拍攝計畫

紀守常神父1954年到台灣傳教,當年八月即遠赴蘭嶼,開啟了他與蘭嶼達悟族人的深厚情誼。

紀神父到蘭嶼,並不是被白冷會派去那邊工作的,而是一個人利用假期前往探訪,沒想到就這樣和蘭嶼結下不解之緣。

紀神父在蘭嶼服務16年,其實蘭嶼並非紀神父負責的傳教區域,紀神父是鹿野、馬蘭堂區的神父,兼管蘭嶼,但是紀神父對蘭嶼達悟族人的關愛與付出,並未因蘭嶼非其主要堂區而打折,反而是更加珍惜、用心呵護這個島嶼的土地和人民。

五○年代的蘭嶼,物資缺乏,紀神父心疼蘭嶼的困境,帶來一批批的救濟物資,分送給族人,解決蘭嶼人的物質需求。紀神父發現蘭嶼島的統治者皆為外族,未能尊重當地人的文化與需求,紀神父鼓勵傳教員從政,競選鄉民代表和議員,為民喉舌。紀神父看到蘭嶼的處境,知道只有提升島上的教育,才能讓蘭嶼人自己管理自己,因此紀神父鼓勵蘭嶼各國校畢業生前三名,到台東讀書,紀神父全權處理小留學生的學費與生活照顧,開啟蘭嶼子弟到台灣求學的途徑,為蘭嶼培養出第一批的公教人員。紀神父面對當時退輔會農場軍人和勵德班犯人對蘭嶼婦女的欺凌和農作物的盜採,挺身而出,為達悟族人伸張正義。紀神父就像一位父親般的守護著這個島嶼和人民。

1970年春天,在紀神父蘭嶼工作逐漸展開之際,忽然傳來紀神父車禍去世的噩耗,消息傳到蘭嶼,達悟族人難以置信,他們敬愛的紀守常神父就這樣離去,鄉公所以降半旗表示哀悼,紀神父的傳教員極為悲慟,食不下嚥。紀神父的去世消息登上隔天的媒體,聯合報記者以斗大的標題〈蘭嶼之父〉來譽稱紀守常神父,這位來自瑞士的神父,就此長眠於他所熱愛的土地。

紀神父的事蹟,不僅蘭嶼達悟族人難以忘記,事實上,他所服務過的地區,從中國北京到台東鹿野、馬蘭,到蘭嶼,所有他所接觸過的人都對其言行表示尊敬,特別是他對窮人的無私付出,更是深深刻畫在每人的心底。

過了四十年,紀神父的義行,並未被遺忘,反而持續蔓延,擴散,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位偉大傳教士的獨特與偉大,出書紀念他,甚至為他成立基金會,來延續其為窮人服務的志業。

紀神父五十歲的一生,看似短暫,但他的故事,歷久彌新,從瑞士到蘭嶼,這是怎麼樣的因緣,甚麼樣的信念與使命,讓一位外籍傳教士來到台灣最邊陲的離島,為這塊土地和人民,付出所有,這段歷史,這樣平凡而偉大的人物,不該被遺忘。

video-02.jpg
video-03.jpg

2008年,白冷會薛弘道修士尚在光啟社任職的時刻,我們曾經去拜訪過光啟社社長,正式向光啟社社長提出拍攝紀守常紀錄片的計畫,可惜因故未能談成

。只好轉向公視,希望利用公視的資源,提拍攝紀錄片的補助計畫,可是申請紀錄片需要劇本,這下被考倒了,因為團隊中沒人會寫劇本,所以開始四處尋覓適合人選幫忙寫劇本,至今。

期間,曾去拜訪到蘭嶼拍過紀錄片〈冷海情深〉的導演湯湘竹,他那時正在忙〈賽德克‧巴萊〉和後製的〈餘生〉紀錄片,他很熱情接待,給了我們許多的建議,只是他的工作滿檔,無暇協助此計畫。

兩年前,湯湘竹推薦了一位曾參與賽德克‧巴萊的年輕導演,也有所洽談,但因為紀錄片目前經費毫無頭緒,且有部分田野工作尚在進行中,希望與紀神父相關的田野採集工作告一段落後,才正式提案申請補助,尋找經費。

現在,拍攝紀守常紀錄片的夢想,仍在醞釀中。最後一期的田野計畫申請已送出,期盼今年就能完成相關的田野採集工作,讓紀神父的歷史能更完整呈現。

拍紀錄片,非本基金會同仁的強項,需要有心的人士來參與、協助。當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拍攝一部好的紀錄片,需要不少資金,年輕導演看完紀神父的相關資料後,認為這故事值得拍成電影,可是資金是個問題。特別是跟蘭嶼有關的紀錄片,相關設備也不能太差,這是湯湘竹導演給的建議,這些專家的意見我們都放在心上,醞釀、發酵中。

期盼2015年,會有奇蹟出現,導演、編劇、資金都能到位,讓這位在台灣最偏遠島嶼默默奉獻的傳教士的故事,能被台灣社會看見,甚至被全世界看見。

為此,我們獻上我們的祈禱,認真地整理相關資料,繼續採集相關故事,等待萬事俱備後,吹來的東風。

taoivey.jpg
ipcf.jpg
ncafroc.jpg
taitung-gov.jpg

© 2017 財團法人紀守常紀念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