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照片)捐贈者介紹

Digital Photo Archive

father-shih-cheng-yung.jpg

史成勇神父

史成勇神父是一位來自中國東北的教區神父,曾在台東服務,現住花蓮牧靈中心旁的神父宿舍。

史成勇神父原是中國東北營口教區修士。中國淪共後,被送出到香港華南總修院繼續神哲學教育,繼而被祝聖為神父。史神父晉鐸後,被派到台灣花蓮教區服務,因為花蓮教區主教費聲遠原就是營口教區主教,所以有一批營口或東北的神父們加入花蓮教區,史神父就是其中之一。

史神父提到,紀神父去世前一晚,還和他及李先達神父在一起打麻將,沒想到第二天就傳來噩耗。紀神父的喪禮,史神父表示係由他、李先達神父及蘇德豐神父負責籌辦的。紀神父原葬於寶桑公墓,後因道路拓寬,遷葬於小馬天主堂。

紀神父過世後,任教於公東高工的李文琰老師寫了一本有關紀守常神父的傳記。任教於台東師範的李淑英老師,捐出五十幅竹畫舉行義賣畫展,所得皆捐贈當做紀守常神父教育基金,作為培育蘭嶼學生之用。這些珍貴的歷史及照片,都是史神父所提供。

史神父說,紀神父和神父們相處融洽,對中國神父也都很好。他認為,紀神父給神父們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按照耶穌所說的話去做。他的精神很偉大,希望所有的神父們都能夠向他學習,如果神父們都像他的話,很多百姓都會為教會奔走。史神父的這席話,見證著紀神父傳奇一生,的確是為耶穌做了活的見證,也難怪紀神父雖已去世四十年,他的精神卻仍在延續。

lu-hsiu-chin.jpg

呂秀琴女士

呂秀琴女士,年逾八旬,年輕時從花蓮卓溪嫁到延平鄉鸞山部落,在鸞山遇到了到鹿野和平村傳教的紀守常神父,紀神父的言行舉止,深深烙印在這位布農族長者的心中,歷久彌新。找到她,是另一位布農族傳教員胡太一的告知,胡太一傳教員曾短暫跟隨紀神父傳教,後來到花蓮卓溪去,但他說他的大嫂二嫂都還住在鸞山部落,她們的先生都是紀神父當年的傳教員,她們兩位都和紀神父熟識,就因此緣故,我們在鸞山部落找到了這位可愛的布農族阿嬤。

呂女士訴說著當年住他家的紀神父,她說,每回紀神父到鸞山部落傳教,都住她家。她要幫神父鋪床,神父都婉拒,說他們怎麼睡,他就怎麼睡。當年布農族人都是一家人一起吃大鍋飯,用手指摳來吃,紀神父也跟他們一起吃同樣的飯。紀神父告訴他們,要照顧貧窮的人,不要因為貧窮就輕視他們…,這些言行,深深打動鸞山布農族人,以至於雖然事隔一甲子,提起紀守常神父,布農阿嬤記憶依然清晰。布農阿嬤走入房間,抱出一堆塵封已久的相簿,找出當年去參加紀守常神父喪禮的照片,提供給基金會,沒想到,一旁的女兒,聽得目瞪口開,一臉錯愕,因為,做為女兒的她,對這些事竟然是一無所知啊!

ge-bin-tang.jpg

葛炳堂先生

葛炳堂先生,閩南人,1935年生於雲林斗六。24歲時從台南佳里來到後山的富岡天主堂當傳教員,從此在台東落腳。

葛先生最初是跟隨白冷會迪樂道神父傳教,之後接任天主教福利會台東分會秘書,協助迪樂道神父處理美援救濟物資的發放。福利會業務結束後,葛先生到民營公司任職,考入安榮客運當總務。安榮客運併入鼎東客運後,曾擔任過鼎東客運經理,也當過記者,社會歷練豐富。

據葛先生口述,他是天主教福利會交接時才認識紀守常神父的,對紀神父的福傳精神,十分敬佩。他得知紀守常紀念基金會要成立時,不但主動捐款贊助,且持續捐助基金會的需要,對紀守常神父心存感激,他常說,是紀神父讓他有口飯吃,足以養家餬口,他感激在心,並以實際行動回饋。

拜訪他時,他特別拿出珍藏的兩張當年天主教福利會交接時拍攝的老照片,為紀神父在福利會的事蹟,做了最佳的見證。

cheng-yi-min.jpg

鄭義民先生

鄭義民先生,1931年出生於中國河南,1950年隨國府軍隊撤退來台,原是流亡學生身分,但因生活不易,就跟著軍隊。1957年離開軍隊,到教會工作,先在大武的尚武天主堂,跟胡神父一起,後來調到台東市馬蘭天主堂服務。

鄭先生是若翰傳教學校第一屆的學員,畢業後在馬蘭當傳教員,後調到寶桑天主堂服務。紀守常神父1963年5月調任馬蘭天主堂本堂神父,二年半時間在馬蘭服務,鄭義民先生常幫紀神父處理牧靈工作,合作愉快。

1970年3月,紀神父車禍過世,白冷會決定在馬蘭天主堂幫紀神父舉辦殯葬彌撒後出殯,安葬寶桑公墓,鄭先生當時就是馬蘭的傳教員,紀神父的喪禮他都參與其中。對於紀神父對蘭嶼達悟族人的關愛,他有極為深刻的經驗和體悟。

chung-he-tz.jpg

鍾和子女士

鍾和子女士,1938年出生於台東鹿野鄉龍田村,是龍田村的望族,台東女中畢業。

  • 1957年,剛高中畢業的鍾和子,因紀守常神父計畫在鹿野堂區創辦幼兒園,受邀接任龍田天主堂附設幼兒園老師,到1960年離開。
  • 1960年,鍾和子到桃源國小接家政班,婚後離職。
  • 1962年和紀神父的傳教員方四賜先生結婚,那場婚姻轟轟烈烈,在地方上引起一陣騷動,紀神父因此受盡委屈,紀神父對她一家的恩情,鍾和子牢記在心,從未遺忘。
  • 1964年,方先生調到寶桑傳教,她在寶桑天主堂對面開寶桑縫紉補習班,紀神父當年送蘭嶼的女孩到寶桑學縫紉,就是在其門下受教。
  • 1976年,辛苦打拼的鍾和子甲狀腺和聲帶開刀後,漸漸淡出縫紉補習班的教學工作。
  • 方四賜先生傳教員退休後,舉家遷居台北內湖。
  • 方四賜先生去世後,鍾和子女士現與兒子同住。
  • 鍾和子女士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照片,讓後人對那個時代的紀神父,有更豐富的認識。
taoivey.jpg
ipcf.jpg
ncafroc.jpg
taitung-gov.jpg

© 2017 財團法人紀守常紀念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